1,478 讀數
1,478 讀數

主观主义和组织:第 1 部分

经过 Novi7m2022/09/18
Read on Terminal Reader
Read this story w/o Javascript

太長; 讀書

组织是人类处理复杂世界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存在在一个渴望混乱的宇宙中变得更容易忍受。组织在某些约束范围内和周围运作,例如目的、价值体系、关注领域、市场、技术、立法等,与流程和标准化沟通一起应该产生线性因果关系。苹果、谷歌、丰田或许多其他组织,由大量本身可以很简单的元素组成。为了生存,它们与环境交换能量和信息,这意味着它们在远离平衡状态下运行。

Companies Mentioned

Mention Thumbnail
Mention Thumbnail
featured image - 主观主义和组织:第 1 部分
Novi HackerNoon profile pictu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bula_Rogeriana


组织是人类处理复杂世界的方式(1)。当我说组织时,我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任何形式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实例,它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激励的承诺下——从读书俱乐部或社会活动,到初创公司或公司……组织有利于秩序的建立,秩序是一种低熵状态。这就是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存在在一个渴望混乱的宇宙中变得更加可以忍受。它是精心准备的食物、电动汽车或摩天大楼,它们是通过将物质组织成可能发生但极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而建造的。这是我们扩展的法律、理论或知识,以减少世界上的不确定性。


我指的熵概念不是热力学熵,而是统计熵,它是概率分布的属性,不是真实系统,因此缺乏任何内在语义,它是一个纯粹的句法概念2 )。如果某些东西是有序的,它就会被限制到未来结果可以预测的程度,只要这些限制可以持续3 )。不管我们谈论的是服务(一项活动)还是产品(物理或数字对象),只要约束是明确的并且因果关系是线性的——就有秩序。因此,如果我们了解因果关系,我们就可以复制结果。


组织与认识论

假设,组织不应该以无序或不确定为特征,因此它们看起来是有序的。它们在某些约束范围内和周围运作,例如目的、价值体系、关注领域、市场、技术、立法等。所有这些,连同流程和标准化的沟通,都应该产生线性因果关系和可预测的结果。


然而,苹果谷歌、丰田和许多其他组织都包含大量本身可以很简单的元素。为了生存,它们与环境交换能量和信息,这意味着它们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运行。因此,它们具有涌现的特性,可以适应变化。这些都是复杂系统的属性(4)。此外,由于它们的复杂性,在组织周围划定界限并不容易。法人实体是边界(但这只是一个抽象),是物理边界,由办公空间定义(后 COVID 时代的许多组织没有),还是围绕员工的边界(但其他利益相关者呢?比如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


这些组织似乎处于叠加状态,既有序又复杂。实际上,应该产生可预测结果的约束,例如结构、目的或过程,是抽象的,所以它们不是固定的——它们在认知上是相对的( 5 ),它们是通过每个人的信念和经验过滤的( 6 )。


迈克尔墨菲,感知艺术,https://vimeo.com/266241166


不同的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内化相同的现象。我在两个开发人员之间出现裂痕时在场——其中一个想尽快将一个功能部署到生产中,遵守与客户沟通的时间表,并在出现任何潜在问题时解决它们。另一个希望推迟部署,因为部分代码可以改进,如果部署它们会增加现有的技术债务,并可能危及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俩都是对的。这就像多普勒效应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发出声波的来源不是发出声波,而是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一边增强,一边减弱。


约束和主观主义

我们可能会将结构(层级、角色、团队、部门……)视为严格的约束,但即使在详细描述角色的情况下,描述也可能会被误解,或者实际工作可能包含不同或额外的活动。谁来决定这些活动在哪里停止?在工作涉及简单的机械任务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需要大量认知努力(如软件开发或服务设计)或复杂的社会互动(如警务或社会关怀)的情况下呢? NO是否阻止任何人从事其角色未描述的工作?在某些文化或组织中,期望做得更多,我相信许多人都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在工作中超越了自己,即使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工作在技术上是根据描述或要求完成的,但实际上,期望的结果只是表面上实现了,没有产生秩序,只是表面上的秩序。在中国,这种态度非常普遍,以致于俗称chabuduo7 )(足够好)。


我们所做的和我们所说的不一定是同一件事。人类的特点是能动性和意图(除其他外),因此我们的行动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简单本能( 8 ),而且我们做出次优或不合理的决定( 9 )并不少见。话虽如此,拥有精心设计的流程或既定的沟通标准并不能保证可预测的结果。工作可以表现为按照官方流程进行,但实际上是由非官方活动完成的。这将使这样的组织成为一个黑匣子,从统计学上讲,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可预测的结果,而无需真正了解如何。当流程是在真空中设计的,或者员工没有接受适当的培训时,可能会出现流程抽象与流程现实之间的这种不协调,因此缺乏清晰性为误解留下了空间。


如果我们从影响日常活动的运营限制中退后一步,将目标视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我们不得不问——这真的是共同目标吗?是谁的目的?什么权力动态赋予该特定目的优于其他可能性的特权?有人如何内化提出的目的?目的的社会或文化背景是什么?


与欧洲和亚洲的初创公司合作了十多年,我注意到在大多数情况下,目的是由持有资金的人决定的,而其他人只是应付它——大多数员工很高兴他们有一份工作的保障;产品人员和设计师认为他们正在帮助客户;开发人员告诉自己至少他们是如何使用很酷的技术的。这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意识到最终导致大规模辞职的情况,或者带来新资金和利益相关者的增长,导致现有管理团队出现看似不合理的行为。


没有任何外在的或客观的真理可以很容易地概括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目的(或任何陈述)。现实的本质是对个人的主观解释,忽视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就是忽视人类状况的一个方面。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如何体验任何现象并围绕它们建立意义


重力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现象的一个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经历过它。 9.8 m/s2 的重力加速度对您意味着什么?当你必须上一段很长的楼梯时,重力感觉如何?难吗?你的比我的吗?当肌肉开始燃烧、出一点汗、心脏开始跳动时,感觉好吗?你讨厌这种感觉,你是被它激励还是烦恼,它让你焦虑吗?你的行为如何改变?你如何塑造你的环境来适应这些感觉?当你跳进游泳池时,重力感觉如何?当你从超市回来,想一口气把车里所有的包都拎到厨房时,感觉如何?


如果有一个普遍的集体经验的来源,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汽车并毫无问题地达到 9.8 m/s2 的加速度。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同样的方式客观地体验时间,我们就不需要手表了。艺术家将能够利用这一普遍意义,创作出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艺术作品。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对简单现象的体验可能不同,那么当我们处理更复杂的事情时会发生什么?


外卖

早在 1970 年代,格雷戈里·贝特森 (Gregory Bateson) 就写道,在人类的自然历史中,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如何分不开的。我们经常无意识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这将决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并在其中行动。我们感知和行动的方式将决定我们对世界本质的信念。因此,我们被束缚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前提的网络中,无论最终的真假如何,这些前提都成为部分自我验证的(10)。


回到关于组织叠加的初始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组织视为有序或复杂的——本体是由认识论塑造的,反之亦然( 11 。但是,这种感知具有时间维度,没有一种状态是永久的,今天看起来有组织的东西明天可能会变得复杂。


参考

  1. 啤酒,S.(1995 年)。变革平台,John Wiley & Sons Ltd. 15
  2. 乔斯林,C.(2007 年)。关于紧急现象、控制论和系统熵测度的语义学国际期刊,第 22 卷,第 6 期。633
  3. https://cynefin.io/wiki/Cynefin_Domains#Three_primary_domains
  4. CIliers, P. (2016)。关键复杂性论文集,Walter de Gruyter GmbH。 67
  5.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relativism/
  6. Merlo, G. (2016)。主观主义与心理,辩证法,第 70 卷,第 3 期。311-342
  7. https://aeon.co/essays/what-chinese-corner-cutting-reveals-about-modernity
  8.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50516888
  9. Kahneman, D., Tversky, A. (1972)。主观概率对代表性的判断,认知心理学,第 3 卷,第 3 期。430–454
  10. G. 贝特森 (1972)。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320
  11. 汤普森,E.(2007 年)。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 of Mind,哈佛大学出版社贝尔纳普出版社。 13–15



领导形象


也在这里发布。

Trending Topics

blockchaincryptocurrencyhackernoon-top-storyprogrammingsoftware-developmenttechnologystartuphackernoon-booksBitcoinbooks